第二百一十九章 中秋 (一)-《红楼之庶子风流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认同往贾琮头上按上“命硬克亲”的帽子,只是没等他为贾琮说话,贾母就不耐烦道:“见就不必见了,你去跟那个孽障说,速速将人请来。念好了算他的功,念不好,哼!再一并与他算账!”
    母命难违,贾政也没法子,只能摇头叹息出去了。
    贾政刚带着贾珍、贾琏等人离去,史家保龄侯夫人朱氏、忠靖侯夫人赵氏便一起上门来。
    昨儿二府的节礼已经派人送来,得知贾母卧病后,今日就亲自登门了。
    在门口还遇到了一并前来探望的王子腾夫人李氏。
    贾、史、王、薛四家,上百年来始终互通姻亲,如今贾母年岁辈分都高,地位更高,有了不适,她们于情于礼也必须要来问候。
    朱氏、赵氏、李氏三人殷勤问安后,得知病因,自然少不得将“罪魁祸首”责备一番。
    保龄侯夫人朱氏向王夫人问道:“不是说早就分家了么?怎还住在墨竹院里?”
    王夫人忙摇头道:“并不曾分家,有老太太在,再没有分家的道理。只是先前住在东路院,因为今秋要下场,所以才在墨竹院里温习学问……”
    朱氏道:“还是早早打发回东路院的好,这孩子好归好,就是太能折腾了。”
    王夫人笑而不语,一旁赵氏笑道:“就算去了东路院,左右也不过几步路,还能拦得住他?”
    王子腾夫人李氏忽然道:“不如送到九边算了……”
    王夫人闻言都唬了一跳,以为她这嫂子又吃错药了乱开口,忙道:“嫂子这话可不能乱说,他才多大点?如今又闯下了那般大的文名,还得了举人功名,再送去军中像什么?”
    朱氏笑道:“是不像,都中本就有起子妇人不干正事,专挑公候门第内宅事造谣。”
    李氏闻言面色一滞,目光里闪过一抹恼色,上回她就因为传了次谣言,才被贾琮利用叶家那位打了脸。
    回去后跟二子抱怨了番,才惹出后面那么多事。
    如今二子惨被流放,虽说都已经打点好了,找好了关系,不会让王礼受苦,可这份怨气怎能咽?
    不想今日被保龄侯夫人当面打脸……
    只是这一回,李氏却丝毫不惧,她冷笑一声,道:“造谣?谁敢造谣?你当这是我这妇道人家的心思不成?”
    众人听话听音,听出话中有异,王夫人便问道:“嫂子这是何意?”
    李氏眼中闪过一抹傲然,道:“是我家老爷说,陛下亲口对他说,贾家子果敏勇毅,不愧为荣宁之后,日后身上又有爵位,在文官中厮混实在可惜了。
    陛下金口玉言,这话会是随便说说的?”
    听闻此言,连贾母都变了脸色,一起沉默了起来。
    她们又岂能不解此中深意?
    李氏看起来是在夸贾琮,可是,心思何其险也……
    真要送贾琮去九边戍边,贾母、王夫人是万万张不开这个口的。
    正当犹豫之时,就听忠靖侯夫人赵氏道:“怪道来时我听我家老爷说,老太太这心病,多半就是和此事相干。我家老爷说,荣国府两代国公,何等显贵,如今却沦落成宗亲之爵,老太太正是因此,才觉得愧对先荣国……
    老太太,您侄儿说了,他斗胆劝您老可不要一味的想着疼惜孙子,想当年先荣国他们,何尝不是从血水里趟杀出来的?
    还说只要您点头,其余的都不用您操心,他来安排琮哥儿去九边,总要把这宗亲之爵给转回亲贵武勋才是正经的。
    方才李太太传了陛下的话,那说的再正经不过,不管琮哥儿书读的再好,也不管是举人还是进士,日后他总要承爵不是?
    既然如此,读那么多书,考那些功名又有什么用?往后还是要转到武职来。
    您啊,还是早点下决心吧!”
    贾母:“……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