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七十章 总编辑-《大西洋之王黎耀阳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没错,《太阳报》确实是我们现阶段最大的竞争对手,但不是唯一,更应该注重那些潜在的对手!”
    “我很赞同,继续…”黎耀阳示意。
    “总的来说,我们有两大区域:一个区域在宾州,另一个在新泽西州。
    我们努力覆盖的8个县横跨这两个州。
    因此,我们每天出版两种不同的版本来满足这两州的需要,还有一个专供费城的版本。
    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天至少出版3种不同内容的版本,以适应这三地读者的需求。
    由于各县分布范围广,为争夺从城市迁往郊区各县的读者,我们过去出版的版本更多。
    例如在今年3月以前,我们共有5个版本,用以覆盖某些人口多的大县。
    但今年经济开始不景气,报社为省钱,砍掉了2个版本,只留下现在的3个。
    很显然,这样的做法并没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。”罗伯特十分无奈的说。
    “我觉得人口迁移只是一方面吧?”黎耀阳认为不能把发行量下降全部归结于市场主动流失。
    罗伯特点点头:
    “没错,确实不能全部归结于人口迁移,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是另一方面,这些都导致报纸发行量下降。
    事实上不止我们,所有大城市报纸的发行量都在下跌,包括纽约、芝加哥、波士顿、洛杉矶的报纸。
    其实按照我们的估计,我们报纸的发行量远没到达顶峰,目前只是一个低谷而已。”
    黎耀阳笑问:
    “那你觉得巅峰发行量有多少?”
    “我认为平日刊至少应该超过50万份,星期天刊达到100万份。”
    黎耀阳很想说,知足吧,再过几十年,伴随着人口外流和各种新媒体大量涌现,如电视新闻、有线电视网新闻、网络新闻等出现,报纸的末日终将到来。
    而且读者的情况也有很大变化,他们一代比一代不同,大量新移民受语言障碍影响,恐怕不会读英文报纸,而宁愿读他们本国语言的报纸。
    所以,对于罗伯特说他们的的报纸发行量还未到巅峰,这句话他只能不置可否。
    电视也就罢了,互联网的出现才是真正毁灭传统纸媒的杀手锏。
    算了,先不提那么远的事情,还是说说眼下。
    “现在经济不景气,覆盖地方新闻花费巨大,所以我们的机构被砍掉了很多。
    我们不得不在更加地方化或更大覆盖面之间做出选择。
    今年3月以前,我们在一个切斯特的县发过专版。
    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,那是在费城西南侧50英里处的一个县,但你来之前被砍掉了,我亲自做的决定。
    现在我们在华盛顿只有3名记者,在外地只有一个记者站,在海外只有3个分社。
    然后我们在新泽西和宾州各有3个记者站。
    要想扩大各县的发行,必须投资覆盖当地的新闻,而现在又必须省钱,这很矛盾。”
    罗伯特的这番话,说清楚了《问询报》下跌的原因。
    这10多年来,尽管美国报纸的发行总量变化不大,但各大城市主要报纸的发行量的确在下降,且下降的份数主要流到郊外新办的报纸中。
    诸如《华尔街日报》、《纽约时报》、《洛杉矶时报》、《芝加哥论坛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、纽约《每日新闻》等发行量排在前10名之列的报纸,销量都比20世纪初年前减少4万份到40多万份不等。
    其中《纽约时报》减少不明显,只降了约4万份,但《华尔街日报》减少了15万份,《洛杉矶时报》减少了26万份。
    黎耀阳提供了一个思路:
    “难道你就没想过将报纸发行的覆盖面再次扩大吗?”
    如果能让《问询报》变得更特殊,不以某个大城市为集中销售的对象,而是遍撒全国,东方不亮西方亮,如果再遇到类似的行情,应该就不会受太大影响。
    “这个…”罗伯特迟疑了起来。
    “当然,这只是我随口提的建议,我知道想要实现需要经过大量的论证,暂且不提,你继续说。”
    罗伯特深深叹了口气:
    第(2/3)页